“三農”工作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中之重。日前,國務院印發《“十四五”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》(以下簡稱《規劃》),對“十四五”時期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戰略導向、主要目標、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等作出全面安排。其中提到,要強化現代農業科技支撐、提高農機裝備研發應用能力、加快數字鄉村建設等,地理信息技術在其中大有可為。在強化現代農業科技支撐方面,將開展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,加強定位觀測體系、資源生態監測系統建設,聚焦智慧農業、農業機械設備等關鍵領域,加快研發與創新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及產品;加強農業戰略科技力量建設,加強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,培育壯大一批農業領軍企業;促進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。加強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建設。在提高農機裝備研發應用能力方面,將加強農機裝備薄弱環節研發,加強大中型、智能化、復合型農業機械研發應用,打造農機裝備一流企業和知名品牌,攻關突破制約整機綜合性能提升的關鍵核心技術、關鍵材料和重要零部件;推進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發展,加大對智能、高端、安全農機裝備的支持力度,發展“全程機械化+綜合農事”等農機服務新模式。在加快數字鄉村建設方面,將加強鄉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,實施數字鄉村建設工程,加快推動遙感衛星數據在農業農村領域中的應用,推動農業生產加工和農村地區水利、公路、電力、物流、環保等基礎設施數字化、智能化升級,開發適應“三農”特點的信息終端、技術產品、移動互聯網應用軟件,構建面向農業農村的綜合信息服務體系;發展智慧農業,建立和推廣應用農業農村大數據體系,推動物聯網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、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經營深度融合,建設數字田園、數字灌區和智慧農(牧、漁)場;推進鄉村管理服務數字化,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鄉村數字惠民便民服務體系,推進“互聯網+”政務服務向農村基層延伸,深化鄉村智慧社區建設。《規劃》指出,推進中國特色農業農村現代化必須堅持十個戰略導向,要立足國內基本解決我國人民吃飯問題,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,引導小農戶進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,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,推進農業全產業鏈開發,有序推進鄉村建設,加強和創新鄉村治理,推動城鄉融合發展,促進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,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。《規劃》提出,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,堅持農業現代化與農村現代化一體設計、一并推進,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,以保供固安全、振興暢循環為工作定位,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把鄉村建設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,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,全面推進鄉村產業、人才、文化、生態、組織振興,加快形成工農互促、城鄉互補、協調發展、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,促進農業高質高效、鄉村宜居宜業、農民富裕富足。《規劃》明確,到2025年,農業基礎更加穩固,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,農業農村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。梯次推進有條件的地區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,脫貧地區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。展望2035年,鄉村全面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,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。
《規劃》安排了七方面發展任務。一是夯實農業生產基礎,提升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水平。二是推進創新驅動發展,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。三是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,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。四是實施鄉村建設行動,建設宜居宜業鄉村。五是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,建設綠色美麗鄉村。六是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,建設文明和諧鄉村。七是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。
《規劃》謀劃了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安全保障、鄉村產業鏈供應鏈提升、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、現代鄉村治理體系建設等九方面五十八項重大工程、行動和計劃,提出了暢通城鄉要素循環、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、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、擴大農業對外開放等改革措施,并要求健全落實機制保障規劃順利實施。(“閱讀原文”可查看國務院網站該通知全文)
來源: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